武冈文学 周宜地 江湖满地一渔翁(序)

江湖满地一渔翁(序)

周宜地 2012/12/29 17:17:42 25
钟文晖点评:三畅先生的《行吟古城古州》写得好而令人耳目一新,宜地先生的《江湖满地一渔翁(序)》亦文笔酣畅饱蘸深情而令人折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江湖满地一渔翁(序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周宜地

        黄三畅要我为他的散文新著《行吟古城古州》写序,不禁让我想起他在QQ个性签名中自称“江湖满地一渔翁”来。
        三畅为什么以江湖渔翁自喻?难道他在追求柳宗元《渔翁》中“烟销日出不见人,欸乃一声山水绿”式的超凡脱俗?非也。黄三畅是“江湖满地一渔翁:只撒网,暂不问有鱼无鱼”。
        我知道,“渔翁”三畅求的是“有鱼无鱼”勤撒网,网遍“江湖”为捕鱼。《行吟古城古州》,就是他网遍“江湖”获得的一条条鲜活、肥美的“鱼”。
        三畅与武冈是血脉相连的。因为武冈是生他养他的故乡,供他生命畅游的“江湖”。他在本书自序《最爱是家乡》里说:“在这一片土地上,古城、古镇、古街巷、古庙宇、古塔、古桥,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历史;在这一片土地上,有青山绿水,奇山异水,山山水水又染上浓郁的人文色彩;在这一片土地上,文化繁荣,英才辈出,薪尽火传,永无止息。”,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,武冈文化当然也博大精深。三畅一头栽入武冈“江湖”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丰富、独特的民众生活之中,勤撒网,自然能网上鱼,于是便有了这样一部新著。
        《行吟古城古州》分“沧桑古城”、“诗意古州”、“风俗传说”三辑。前两辑或是对古城武冈的朝圣,或是在古州武冈大地上的咏叹,最后一辑是对武冈民风民俗的实录和感悟。
        “沧桑古城”和“诗意古州”里有“武冈十景”,这“十景”,无不渗透着浓郁、独特的武冈文化色彩,古往今来,文人墨客多有吟咏赞颂。当代文人来写“十景”,最忌落入旧臼。三畅写“十景”,打破时空界限,与景观对话,与古人交流,营造出“行至水尽处,坐看云起时”的新意境。《龙潭夜雨》就是这样一篇。作者以一句“这里就是曾经非常著名的龙潭了”起笔,继而吟诵古诗“寒声殊足渥桑田,叵耐中宵小洞天。纵使岩霖无用处,老龙未肯偃鳞眠”,弓身进入“小洞天”,徘徊于“小洞天”里感慨古人居然呆在洞里听雨一直听到“中宵”的闲情逸致,然后一句“那该是怎样一种情景呢”,立马将读者带入想象中的古今时空之中——

        也许,那一夜真的下雨,是春雨。春雨初降,不大也不小,打着洞边的树叶,沙沙有声;落在江面上,融融作响。江水是涨了的,水波撞击着崖壁,一卟一卟,有如龙吟。于是听雨者在洞内呆不下了,就走出洞来。却见夜色沉沉,了无边际,亦觉冷风萧萧,寒意料峭,洞前崖下的“龙吟”声也更响更急。“彻夜淋铃听雨声,寒潭顿觉碧波深”(宋•陈与义《龙潭夜雨》句)啊。于是,一种身在何处、家在何方的伤感斜雨般袭来。正不知何去何从,忽有风把咚咚的木鱼声导来,知道是崖壁后面龙潭寺的僧人还在诵经。伤感者遂顿时为之一激灵,顿时豁然清醒,身也有了立足感,心也有了归属感,身心与夜雨,与潜龙,相融相合,灵犀相通。这时候,眼睛自然清亮起来,似乎还看见亮光闪烁。是的呢,真有亮光闪烁呢。那是一艘夜行船,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,桅灯虽微,却也能划破暗夜的屏障,让艄公耳聪目明,绕礁避险,使船平安抵达归属…… 

        在这里,今人与古人的情感融于一体,今景与古景的画面映于一片,一下子将读者带入古今交融的情境之中,忘乎真假虚实,在虚幻而实在的艺术氛围里,“弦管相逐,流连忘返”。
        这一类篇章,为数不少。《 济川回舟》,就是一篇与《龙潭夜雨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佳作。济川是资水流经武冈地段的别称。作者笔下,“沙洲横卧水中”,“洲畔青草红花”;“一线长长的吊脚楼,溯流而上的船”,“ 翘翘的船头斜探到码头边时,船上就有一个人走到船头,再往码头上一踏,码头上就有一个或两个人伸手相扶”。然后笔锋一转:但都梁人让这一景观跻身“十景”,绝不止这些缘由。“济川回舟”,实在是一个诗意的所在。唐代王昌龄笔下是“脉脉溶溶夜色寒,伊人停楫月魂安”。宋代陈与义笔下是“横江虹跨水中天,月夜伊人可扣船”。清代席芬笔下的更令人神往。“载酒携琴寄小船,伊人宛在自洄沿。……”时已近三更,沙洲上早没有游人,只有伊人的影子在水的微波里一荡一荡,乐声隐隐传来,在水面上散漫、铺排开去,沙滩上有一对沙鸥交颈而眠。水边的吊脚楼的窗口里,灯光已然渐次歇息,没有歇息的也被拨暗了,靠窗的桌子上,这时还有一个少妇坐在那里,手肘撑在桌子上,两个手掌又撑着下颏,正在抑扬的乐声里浮沉。——这或许是一个嫠妇,或许是不如“潮有信”的“瞿塘贾”的“弃妇”,或许就是一个“年方二八”的伤春的少女。而已然熄灭了灯光的窗口,这时还探出半张脸,两只眸子射出幽幽的光,这是谁,很可能是一个迁客或骚人,于是,更有了美丽的联想。
        “沧桑古城”和“诗意古州”所写的其他对象,思古之情者占的篇章最多。《石羊古桥八百秋》,记叙的是八年前李世楫老人立下遗嘱,要在外做官的儿子李友直为家乡修一座桥,两袖清风的李友直节衣缩食,数十年后捐出积存的全部俸禄用以建桥。作者的笔触并未到此打住,而是借古讽今:“想想李世楫老人对儿子的遗嘱,想想李友直先生对父亲的‘尽孝’的方式,看看今天一些人怎样给儿孙谋官谋职,……一些人又以怎样的形式‘孝敬’先辈,怎不令人喟然叹息!”
        也有以古喻今之作,如《都梁兰香彻古今》、《历史遗踪古城墙》等。也有日常生活触发灵感的感怀之作,如感悟“心静自然凉”、“心远地自偏”的《云外钟声》。又如感叹“你日理万机也好,你日进千金也好,你科海探奇也好,你西畴躬耕也好,你如日中天也好,你日暮途穷也好……你需要后花园,要休整,要放松,要摒弃,要吸纳;或许,还要迷途知返,还要急流勇退”的《休闲可上南山寨》。再如直言“我不信鬼神,但我认为愿意信的信一信也不要紧,心中有神明,行为大概就会收敛一些”的《唯我独尊朝京山》等。
        “风俗传说”一辑,则是以小见大,取之于武冈“江湖”的“小鱼小虾”。虽然是小题材,却也多是寓意深含之作。
        写乡村生活交往的《人情》,揭示当今农村在人情交往仍然是乡间一道亮丽耀眼的风景。《茶点》告诉读者,“一小叠茶点承载的,远不是几毛、块把钱的价值,它承载的是一种做人的姿态,一种处世的准则,一种礼仪之邦的传统”。《土地庙》一文告诫我们,“土地是不可再生的”,提倡“人们对土地的尊崇”。而寓意“一对鳏男怨妇的爱情在燃烧”的《燃烧的草垛》,实在是书写乡村爱情的精品。
        我曾经以“黄三畅:一个执着的留守者”为题写过一文,对三畅矢志不渝,忠诚于文学,表示过我的敬佩。当今的文人,还有多少人保持着对文学的“贞节”?以文卖钱者有之,以文图仕者有之,甚或有人为出人头地而凑字为书,全然不知羞耻二字。以此来观照三畅君,扎根于武冈“江湖”数十年,“只撒网,暂不问有鱼无鱼”,又得《行吟古城古州》一书,应是文学界之幸事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2•8•10 

阅读 1.1万
分享到:
发表评论

已输入0/200 个字!

评论列表

野狼_15122

呵呵,看了老兄的序文,我真的很想看一看三畅老师的散文新著《行吟古城古州》了。

102013/1/5

黄三畅

毫不脸红地说,我“桃李满天下”,似乎没有学生说我“虚伪”,不配当我的学生的人“诋毁、攻击”我,只能说明他心术不正。在此我奉劝真正喜欢写作的人:多读书,多练笔,争取多在公开报刊上发表作品。说自己是作家而公开发表的作品寥寥无几,别人怎么承认你? 我以为,如今一个搞写作的人也不必战战兢兢,别人是封杀不了的,没有人下令让全国各地的报刊不发你的作品,怕的是你没有好作品。

102013/1/5

黄三畅

所谓“武冈作家内讧”影响武冈文学发展,我不同意这种看法。我曾经说过,写作是个人的事,“作家”团结不团结,也是个人感情上的事,这个作家与那个作家感情好,两个人就都可以写出好作品?说“武冈作家内讧”的人,不过是借题发挥,要“诋毁、攻击”一些人而已。

172013/1/5

黄三畅

附带讲一个问题,“青年”要有界定,上了四十岁就不应该叫青年了。当年我上了四十,有人还称我“青年作家”,我非常汗颜。还有“作家”,不能随便称,堆积过一些文字就叫作家吗?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,写过多少作文,难道这些学生都可以叫作家?

72013/1/5

黄三畅

我声明,我没有在暗地里诋毁、攻击过“某青年作家”,武冈的青年作家屈指可数,我攻击了谁,你可以讲出来,看是不是事实。确实,我也口头上评论过武冈一些人的文字,那肯定是当着人说的,我不可能自言自语,既是当着人说,就不是“暗地里”。说别人的文字好或不好,是我的看法,不能说我对某某的文字看法不好就是诋毁、攻击某某。什么叫“诋毁、攻击”,要弄清词义,不懂要问别人,或查字典。还有,说我和黄三丛“虚伪”,证据就是“暗地里诋毁攻击某青年作家“。这是材料不能论证论点啊。如果说我和黄三从当着“某青年作家”的面夸赞他,

142013/1/5

黄三畅

谢谢诸位对我的捧场。最近偶然发现了“武冈作家内讧解密博客公告”,该公告里贴出几篇旧文章,有些文章的观点还是公允的。跟帖不多,有些跟帖除了重新对鲁之洛进行攻击以外,还对我和黄三丛进行谩骂,说什么“黄三畅、黄三丛其实是两个挺虚伪的老头,多次在背后对某青年作家进行诋毁、攻击”(大意)。一些帖子的语言也不通顺。

122013/1/5

三十度仰望

三畅老师是我们儿时的偶像,先生的大作却未曾拜读,遗憾。

172013/1/4

钟连城

很精致的文字,值得认真学习.

192013/1/2

闯飘

读书的时候,那些文绉绉的古文是我一直最头痛的事情。

112012/12/31

苏醒/都梁

昆明池水汉时功, 武帝旌旗在眼中。
  织女机丝虚夜月, 石鲸鳞甲动秋风。
  波漂菰米沉云黑, 露冷莲房坠粉红。
  关塞极天惟鸟道, 江湖满地一渔翁。
好一个江湖满地一渔翁

142012/12/30

爱上红酒

顶贴支持!!!!!!!!!!!!!!

112012/12/30

黄三丛

文学只是个人的事,与别的事物无关。

102012/12/30

长发飘飘

借用楼上的话:黄老师的书写得好,周老师的序做得棒!

52012/12/30

黄牯

祝贺黄老师!难得老师一直以来执着宣扬光大武冈人文。
黄老师的书写得好,周老师的序做得棒!

102012/12/30

兵子驼

我来顶大师级的文章。

92012/12/30

三湘田园

有机会一定要拜读黄老师的《行吟古城古州》,作为黄老师的学生,每次看到黄老师的作品,都会有一种亲切感。
跟亲朋戚友一起分享的时候,我还会很自豪的告诉他们:“这是高中语文老师的作品哦!”
从二中毕业之后12年了,忘不了当年语文课,忘不了黄老师拿我作文做范文的念的那种成就感,课余时间无病呻吟的写些文章,也拿去给黄老师雅正,黄老师也不厌其烦的帮忙圈点并作评语,心里自然感激万分,后来上大学以及出来工作,很少行文,久而久之“泯然众人矣”,今日上网看周老师为黄老师做的序,有一种愧疚感,愧对黄老师的谆谆教诲。

322012/12/30

黄三畅

(接上则)所以我写起来还算轻松,谈不上有什么压力。正因为如此,以后还要写下去。——非常感谢老友宜地为拙作作序,非常感谢诸位捧场。

322012/12/30

黄三畅

这几天几篇文章都在“宣传”我,有坐在炉火上烤的味道。宜地的文章有溢美之词,说什么是“文学界的幸事”,我以为与文学界没有什么关系。文学界是别人的。拙作的“作者介绍”里,并没有什么“武冈作协副主席”的自诩;我还很后悔昏了头,把什么“湖南省作协会员”写上去了。——我以为,文学只是个人的事,与别的事物无关。对我来说,我是没有事做才写作。我有一只“铁饭碗”,所盛的饭虽不多,还是吃得饱的。

182012/12/30

言宋

祝贺黄老师!难得老师一直以来执着宣扬光大武冈人文。

302012/12/29

青松

都是大师啊!!!!!!!!

202012/12/29

钟文晖

三畅先生的《行吟古城古州》写得好而令人耳目一新,宜地先生的《江湖满地一渔翁(序)》亦文笔酣畅饱蘸深情而令人折服。

112012/12/29

钟文晖

哎哟,老朽我满以为沙发到了屁股上,谁知被雄驼刀具一个燕子翻身就抢占了沙发,还要顺手牵羊将板凳占了,将我一个覆手甩到了禾塘里。

202012/12/29

钟文晖

哈哈哈,有沙发坐,不坐白不坐。
借用一句:“扎根于武冈“江湖”数十年,“只撒网,暂不问有鱼无鱼”,又得《行吟古城古州》一书,应是文学界之幸事。”值得称赞!
扪心自问,你我都为了区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离乡别井远走江湖、不得不反认他乡做故乡,愧疚啊!哈哈

242012/12/29

雄陀刀具

江湖满地一渔翁:只撒网,暂不问有鱼无鱼,,挺好,挺洒脱的。哈哈

252012/12/29

雄陀刀具

以此来观照三畅君,扎根于武冈“江湖”数十年,“只撒网,暂不问有鱼无鱼”,又得《行吟古城古州》一书,应是文学界之幸事

172012/12/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