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冈文学 李良华 养鱼(散文)

养鱼(散文)

李良华 2024/3/20 14:57:01

 “一成双,两双多一个,三双双,四双多一个……”

  这是父亲在给顾客数“夏花鱼”鱼苗了。

  父亲左脚站在地上,右脚蹲在屁股上,右手拿着搪瓷碗,在鱼盆放有纱布的箱里舀着鱼,嘴里不停地数着……

  神情专注,动作娴熟,声音悦耳。

  为了准确无误地记好数,在数到整百时,父亲总要拿铅笔或钢笔在小本上划拉一下,“正”字记数法在这里派上了用场。

  父亲是方圆几十里名副其实的养鱼能手。肩挑一担鱼盆,走遍武冈、隆回、邵阳、洞口等地。还曾多次到湘江采鱼苗。六、七十年代,时兴割资本主义尾巴。个体户没有池塘,也不准许私人专业养鱼。所卖的鱼苗,当然都是生产队集体所有。生产队看到了我父亲养鱼的一技之长,就专门开了几口池塘,让父亲在队里挑选一名社员,两人从事专业养鱼。

  当时经济不发达,于是农村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买猪、买鱼很少现金交易,都是跟着猪尾巴、鱼尾巴走。也就是说,等到年底,猪长大出栏了,鱼出塘了才还钱。所以父亲卖鱼苗挺讲究:欠膘的鱼、生病的鱼不卖,哪怕是亏了本。否则出塘时买家出塘时鱼口子不好,很难收到钱。即使收到少许,也难免不费口舌,生产队的经济也会受到影响。父亲常说,金杯银杯不如买家的口碑,不能把自己的招牌、饭碗给砸了。正因为这,我们生产队的小渔场也就小有名气。集体经济效益也随之好起来。

  父亲脑子活泛。常言道,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这话似乎点拨了父亲。我们那里村前一条河,属资江支流,由南向东,蜿蜒曲折流向隆回的赧水河。村后是高耸、巍峨的马鞍山、椅子岭,层峦叠嶂,迤逶起伏。山涧之水终年不断。父亲为了生计,利用这有利的自然资源搞起了稻田养鱼。

  每逢清明、谷雨时节,河里的鲤鱼开始产仔了。父亲就从山上砍回几捆杉木叶,或柏树枝,用竹竿和绳子扎好,放在河里。待鲤鱼在树叶上产有仔后,把树枝树叶捞起来,放到山脚下犁耙好的梯田里。当时家家户户纷纷效仿。稻田里有细小的白浮萍、稻花、微生物,鲤鱼仔生长很快。过一两个月,在雨水充沛稻田泄水时捞出,或等稻谷成熟快干水了去捉,大都几两重一个,肥嘟嘟的,欢蹦乱蹦。捉回家后,我们兄弟姊妹几个看得直馋到流口水。于是当天打牙祭,大饱口福。那情景仍历历在目,难以忘怀。

  父亲养鱼,名气越来越大。自然生产队那小渔场不是父亲的久留之地。公社一纸调令把父亲调到公社的水库管理所,专业养鱼。鱼池、鱼塘多了,人员也多了,鸟枪换大炮,父亲正儿八经地当起养鱼的师傅。他解决了户口,从过去挣工分变成了挣工资。父亲俨然如鱼得水,技艺也发挥到极致。渔业收入的高涨,公社渔场的名声大振。父亲多次应邀到兄弟单位、县水利局、县畜牧水产局,就养鱼技术和同仁们交流,并做经验介绍。

  父亲凭着一担鱼盆,挣工分,挣工资,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。

  后来由于我三弟顶了班,父亲提前退了休。

  再后来社会经历了变革,农村集体化被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取代。父亲闲不住,在自家的责任田里,开了一口三分见宽的鱼池,得闲打空地干起了养鱼老本行。我们兄弟几个多次劝说,老了就别再累了,我们能养活您和母亲。他老人家总是说,养鱼这行当,不太累人,养点鱼,一是挣点小钱,贴补家用;二是逢年过节免得去别人那里买鱼。见劝说不管用,我们也只好由他老人家了。

  老人们一般睡眠少。每天当东方泛起鱼肚白的时分,父亲就起床,习惯地走到池塘边,观察他的鱼儿。给池塘掺水进来或放水出去。吃罢早饭趁阴凉天气,扯一筛或大半担鱼草,放进池塘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重复着这看似简单乏味,而在父亲看来是很有乐趣的事情。

  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,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,他只好舍弃了他心爱的池塘和鱼儿。

  我继承了父亲的衣钵,接管了池塘。同时还代管了堂叔家一口四分水面的池塘。因那池塘正好和我家的池塘紧挨着。

  如果说那时父亲养鱼是为了生计,那么我现在养鱼则是为了爱好和兴趣。

  有道是:看事容易做事难。养鱼看似简单,但真正养好鱼并非易事。

  养鱼是门学问,需要技术。首先是要选好鱼苗。最好是买坐塘鱼,尽量不买或少买不知底细的鱼贩们的鱼苗。他们的鱼苗放在车里来回颠簸,鱼鳞,甚至内脏受到创伤。没卖完的鱼苗拉回去,第二天又拉来卖。这种鱼苗成活率一般不高,有的甚至血本无归。再就是脱鳞、掉膘的鱼苗,不能贪图便宜去买它,白送都不能要。鱼苗的好坏关乎一年鱼塘的收入。

  冬天或开春买回的鱼苗不能放在池塘置之不管。经验不足的养鱼人一般认为,因天气冷鱼不好动,不吃浮草,就不闻不问,这就犯了养鱼的大忌。此时的鱼苗更需要精心的喂养,要喂精料。目的是让鱼苗发好肚子,长膘。等到春雷一动,一发春雨,气温回升,鱼儿就有强健的体势吃草了。我不买现成的鱼饲料。一是经济不划算;二是喂了饲料的鱼,口味大减。我通常用油菜饼碾碎,拌酒糟投食喂养,或用玉米粉用水调匀投食。这个把月的喂养,鱼苗膘肥体壮,后期吃草狠,长势快。

  鱼也会生病。散户养鱼人也得粗略知道鱼生病,该怎么预防,怎么治。鱼发病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。主要表现在“大麦黄”、“白露”两个换季发病高峰;其次为“夏至”、“立秋”前后鱼病易发阶段。掌握了这几个节点,还要知道常见的几种鱼病。如:出血、烂腮、肠炎、赤皮等疾病。对鱼的疾病,重点在“防”,“治”倒是其次。

 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父亲给我讲的有关养鱼经:在鱼苗下塘前,要把池塘清理干净,并用生石灰消毒;鱼苗下塘后,定期用消毒剂或生石灰,适量加水溶化,均匀泼洒池塘水面。鱼生病了,投喂清热解毒的药物,最简捷的方法,是用适量的敌百虫、强氯精溶水后,用喷雾器喷药液于池塘,或喷在鱼草上喂食亦可。一旦遇到鱼“泛塘”,鱼缺氧,有条件的开制氧机喷水,没条件的可向池塘掺水,同时将适量的尿素和黄土搅均,洒入池塘也行。父亲的养鱼经还真管用,一用起来效果立竿见影。

  “勤家鱼塘富家山”,养鱼离不开一个“勤”字。投放鱼草要天天均匀到位,不能让鱼有时暴食饱胀,有时饥饿难耐。还要勤观察、勤掺水、放水,以防鱼塘“泛塘”死鱼。碰到下大雨,哪怕深更半夜也得起床去池塘,以防塘堰口走鱼,或水冲垮塘坝。

  养鱼也是种享受、乐趣。我喜欢看鱼吃草时的样子。你看,刚把鱼草投下去,鱼三三两两,或成群结队,摇头摆尾地来了。来到鱼草旁,相继的鱼头一抬,嘴巴一张,吃草时间或发出“叭哒,叭哒”的声响。鱼最爱吃鹅菜、黑麦苗。鱼嘴一张,“叭哒”两下,一大片鹅菜叶不见了。黑麦草一根根的,鱼扑上去叼着黑麦往水中一沉,边吃边游,那黑麦草在水中晃动,若隐若现。有时两个鱼或几个鱼争抢着一根鱼草,纠缠撕扯,互不相让。河里的丝草,原本是长条条一根,便于担,缠绕成一团团,一捆捆状。面对这缠绕一团、一捆的丝草,鱼只好围成团,抱着圈吃。仔猪吃奶一样,一拱一拱的,时而鱼身一撇,露出了鱼肚白。待吃得饱了,才悠然离开,煞是有趣。

  我养鱼不全是为鱼。我生性好客,同学、战友、同事多。待到鱼长大了,可以开吃了,我时不时约来一帮好友,拿着鱼网,走到池塘边去打鱼,一网撒下去,鱼在网里直扑腾,溅起了好多水花。捉上来,五、六斤重一个,放在草地上不停地翻滚、跳跃。让人喜欢得不得了。鱼煮熟了,味鲜美无比,朋友们喝着酒,品着鱼,谈天说地,海阔天空,一个个眉飞色舞,心花怒放。看到能和好友们一起分享我的劳动成果,我充满了喜悦,心里乐滋滋的。

  作者简介:李良华,1955年出生,1977年入伍,1980年退伍,退休教师,湖南省武冈市双牌镇人。作品散见于:《铁道兵》报、《卲阳日报》、铁道兵文化网、今日头条、新华网、《都梁风》、《武冈文艺》等。


阅读 654 2
分享到:
发表评论

已输入0/200 个字!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