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冈文学 林日新 一部质朴厚重的乡土文学佳作 ——读邓流沙诗集《时光的沙粒》《邵阳日报》

一部质朴厚重的乡土文学佳作 ——读邓流沙诗集《时光的沙粒》《邵阳日报》

林日新 2024/2/21 16:16:55

一部质朴厚重的乡土文学佳作

——读邓流沙诗集《时光的沙粒》

林日新

邓流沙是一位优秀的邵阳籍诗人。我平时十分关注他的创作,千方百计找来他的作品学习、研读和欣赏。近十年来,我已收集了他在《人民日报》《散文》《诗歌月刊》《散文诗》《青年文学》等报刊杂志发表的二十首诗作。前不久,我又从网络得知他有诗集出版,便通过文友联系上他。他很快将他出版的诗集《时光的沙粒》寄来了。捧着还散发新鲜油墨香的诗集,我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……

《时光的沙粒》共收入189首诗歌,分五辑。该书是诗人近年来诗歌创作的一次小结,也是他从事现代乡土诗创作很重要的一部诗集。他以清新的笔调、敏锐的洞察力,写出了游子对故乡土地的热爱。所收诗歌大都结构严谨,语言空灵,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。不少诗歌通过具体而独特的意象,构筑起一幅幅美丽而又厚重的画面,借颗颗“时光的沙粒”抒写了一个从红土丘陵走出的血性汉子刚毅、博大、理性而又懂恩惜恩的情怀。

第一辑“土地的轻吟”中的诗作,大都是对故乡那紫红色丘陵的歌吟。如:“土地最原始的声音苏醒/厚厚的红土层,在夜里发酵/夜色中的草籽,邀月对饮/枕着土地,一夜的深呼吸/仿佛千年梦,藏于一片温婉。”他的《迁徙》写祖先从烽烟笼罩的中原南迁:“抓一把泥土,摘一截树枝/遥对着北方,烟卷的烽火台/大声怒吼:总有一天我会回来!”试问,还有什么比离开熟稔的故乡更难舍更悲壮的呢?然而,残酷的现实使夙愿难了,祖先们也只得认命:“一些石头,被踩成了汉字/一些山脊,被认作了故乡。”这是诗人对自己祖先无奈迁徙的深切描述。其实,何只诗人的祖先如此,整个人类史又何尝不是一部沉重的迁徙的历史呢?以小喻大,这也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吧。诗人在《乡村的走向》中,借一座刻着“弓开弦断,箭来碑挡”和“左走乡村,右走邵阳”的小石碑,表现故乡纯净、古朴的民风,让读者看到了“浓缩乡村的千年历史”。

第二辑“时光的沙粒”,记叙了作者四十多年来的风雨历程和深切的人生感悟。从《为元旦诗》《新年的列车》到《寄语十八岁》《失踪的二十年》,再到《一九六五年的村庄》,诗人撷取“时光的沙粒”,叙人生之历程,写人生之感悟,抒生活之真情。其中,《时光的沙粒(组诗)》是诗人的压轴之作。此组诗共八节,每节七至十行不等,语言简洁、结构明了,言少而意丰。第一节,他写道:“那是在亿万年之后/千百次的淘洗,我爬行上岸/一次次失败的纪录,成就我/结晶的化石。”这似乎在写“琥珀”艰难形成的过程,又何尝不是在写生命从海洋到陆地的进程呢?第二节把生命比作沙粒:“最初的寻找,从一滴水开始/后来,我躺在母亲的怀抱/做着驼铃的梦。”第三节,诗人从大的生命写及小的自己,命运之河让“我落于一片红色的丘陵/只在母亲的注视中落地”。是贫瘠的红丘陵把“我”养育成人,因此“我”的“脉搏里,涌动丘陵人的血性/万里江山同唱一曲/奏响天与地铿锵的节拍”,几多的自信,几多的威武,几多的豪迈。然而,人生不会一帆风顺。果不然,诗人在第四节笔锋一转:“我受困于一片雪地/四周潮湿而空旷/惟一能拯救我的/是即将到来的一场寒流……”有时,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。“我”将把它视为“我的拐杖”,扶着它继续自己的人生旅程。即使路途上“飞沙走石”,“我”仍然坚信,这寒冷的冰凌将“成为我荒原里行走的标签”,人生的里程碑。风雨过后见彩虹,看吧,诗人接着写道:“多年以后,我还是我/话匣子一经打开/蛰伏多年的棱角/紧贴着泥土,柔软的胸口。”成功后的“我”知恩图报,“对土地的眷恋/从不因离开而有任何改变”。

第三辑“季节的呼唤”、第四辑“低处的旋律”、第五辑“情感之弦”,一承诗集前二辑的诗风,用朴实而厚重的话语写出了自己对故乡的挚爱和对人生深刻的感悟,其中许多篇章非常出彩。但鉴于篇幅问题,我就不再一一推介了。

总之,邓流沙的诗集《时光的沙粒》是诗人撷取“时光的沙粒”,叙人生之历程,写人生之感悟,抒生活之真情的一部质朴、简洁、厚重的乡土佳作。虽然诗人自谦他的诗如“沙粒”,其实里面蕴藏着许多光彩夺目的“珍珠”,留待诗评家去赏析和爱诗者去品味。

(林日新,武冈市作协副主席)

2345_image_file_copy_2.jpg


阅读 757 1
分享到:
发表评论

已输入0/200 个字!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