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冈文学 林日新 插绣:苗族文化的瑰宝《邵阳日报》 林日新

插绣:苗族文化的瑰宝《邵阳日报》 林日新

林日新 2024/5/22 9:44:13

插绣:苗族文化的瑰宝《邵阳日报》

林日新

为了把去年修建的乡下别墅装饰一番,妻子拿出停工一年的“十字绣”,说要尽快绣好,把它装潢好准备挂在堂屋里。这时,老妈从房里拿出一幅刺绣,说:“把这个《百鸟朝凤》也装潢一下吧!”原来是一幅构图古拙淳朴、色彩热烈原始、立体感强烈的绣品。

“好漂亮,主题也好。”我一看,不禁赞叹道,“老妈,这是湘绣还是苏绣?”

“这是苗族插绣,你外婆给我陪嫁的。六十年了,我一直没舍得把它挂出来呢。所以还像新的一样。”老妈说完,一脸骄傲。

“外婆哪来的苗族插绣?”我有点不解。

“不是你亲外婆的,是你的继外婆送给我的。她头婚嫁在绥宁苗乡,学会了插绣……”老妈说着说着,好像沉浸在了遥远的岁月里。

此后,我便开始搜集苗族插绣的资料。

苗族插绣和汉族墩绣的技法基本类似,它是汉、苗两族刺绣艺术互相融合交流的产物。苗族插绣的图案大多取材于这三大类:一是大自然的景物,如日、月、山、水、云彩等;二是苗族的“图腾”,如蝴蝶、枫香树、水牛、龙、狮子等;三是生产和生活中撷取的“吉祥物”,如铜鼓、芦笙、花、鸟、虫、鱼、花、草、果等。这些景物的图案经过抽象简化变形处理,显得夸张、生动、传神。苗族插绣抑或取参照物特点鲜明的部位,如头、角、足、爪、眼睛、毛翅等,以象征动植物本身。当然,还有比较复杂的如狮子滚球、墙龙戏珠、凤凰牡丹、鸳鸯戏水等表现吉祥的图案。苗族插绣呈现的图形,千奇百态,趣味横生。苗族插绣历来被用于苗族生活的各个方面,特别是在服装上,男女服装都满绣彩色花纹,五彩斑斓。

苗族插绣的主要特点,一是插绣的绣针十分原始,是用鱼刺、鸡翅骨或苗山石窝上生长的菊竹削制而成。针管内空,直径一毫米左右,针尖斜削面钻一圆孔,将丝线从针管穿入经针尖圆孔导出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,主要用特制的金属插绣针。二是用材讲究,主要用苗山自纺自染的五色丝线和麻布。三是绣法独特。绣女根据自己的构图需要,将不同颜色的丝线直插入麻布,再将绣针抽出。一插一抽,绣线就成双股形留在布的正面,形成反面绣线平整、正面图案线头凸起的立体造型效果。四是构图用色大胆。苗族插绣以红绿两色为主,其他颜色为辅,着色热烈、张扬鲜活,具有极高观赏性和强烈的震撼力。

苗族插绣大致分三步完成。一画:先在纸上设计图案,再把图案拓印在绣布上。拓印的方法有两种,一种是用绣花针一针针按照图案边缘刺下一排排小针孔;另一种,借助复印纸拓印,即把图纸放在绣布上,用笔着力描绘图案。二绣:把绣布蒙在特制的竹绷上,用绣针刺绣。传统的苗族插绣技法繁多,比较常见的有平绣、锁绣、贴布绣、打籽绣、破线绣、绉绣、缠绣、辫绣、马尾绣等。三剪:用剪刀对立体的图案进行有选择性的修剪。

苗族插绣已是苗乡的一张名片,成了世人了解苗族服装文化的一个窗口。

苗族插绣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,充满神秘和灵气,彰显了苗乡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多样的精神生活追求。它立体感强烈,冷暖色调对比夸张,图案运用灵活;绣、插、点、挑,针法丰富多变、十分讲究,是苗族文化的瑰宝。

如今,把《百鸟朝凤》装潢好,挂在堂屋里,见到的人无不夸赞。

(林日新,武冈市作协副主席)

6dfa33fc-1d60-4aee-89c0-8947f4387e00_jpg.jpg



阅读 543 3
分享到:
发表评论

已输入0/200 个字!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