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武冈文学 我的伯乐——我与周乐庆书记的情缘

我的伯乐——我与周乐庆书记的情缘

红楼一痴 2022-07-22 09:15

我的伯乐——我与周乐庆书记的情缘

       在母校工作二十余年,我的成长离不开长辈与领导的关怀。尽管至今业绩平平,有愧母校师长栽培,但是回想往事,在学校能遇上赏识自己的良师益友,也是人生的幸事。

   在武冈一中遇上周乐庆书记,就是我人生的幸事。周书记对我的知遇之恩始终铭刻在心,是没齿不忘的。
    周书记常说我是个有点思想也能做事的人。我知道这是他的溢美之词,饱含着长辈对后生的关怀与爱护。或许正因为此,学校的很多大活动,我难免会被周书记钦点。因此,我认定周书记是我的伯乐,哪怕我是一匹桀骜不驯的劣马。
    当年高考因数学太差,我只好去了邵阳教育学院读书。我记得那个时候周书记是政教处主任,因住在青年楼同一楼层,一天要见好几次面。他对我说,大学是个敲门砖,你学中文以后会成为个好老师。他还举例肖孝富老先生,说肖校长高中毕业教高中语文,成为名师,就是底子厚又肯学肯钻研。他还说英雄不问出处,有真本事就有大天地。
       我大专毕业的那一年,周书记在教育学院参加中学校长培训,特意邀我到他的宿舍谈心。我始终记得他对我说的一句话,“你的潜质很好,语文老师就是要能说能写”。我一直记得这句话,咀嚼他的用意,书记认为我是个可塑之材,以后我不能辜负他的美意。那个下午,我与书记在校门口毛主席雕像前合了影。我一直珍藏着这张合影。
      2001年秋季,我调入母校工作后,周书记对我关怀备至。他发现我在写作上有兴趣,多次把重要任务交给我。而我每次都如履薄冰,斟酌了又斟酌,书记说可以了,我才放得下心来。
      第一次接受周书记给我的任务,是在2002年的夏天,学校评为邵阳市花园式单位,要求把学校突出的景点拍照,再在照片下做诠释。当时一个老师为此做过尝试,因写得过于简单,书记便把任务交给我。我慎重地接受了这个任务,这个材料从整体思路上是要突出环境育人的理念,又要把每个景点的特色用洗练优美的文字表述出来。完成之后交给周书记,他反复读了几次,改动了两个字。他呵呵地对我说,这样的材料难写,越短越难写,对语言的要求越高,你做到了,我知道你行,读高中的时候就看好你的文笔。周书记的一番鼓励,使我自信起来,中学时候开始发表习作,现在教书了,又是教语文,应该把写作的潜能挖掘出来。后来,我开始不连贯地写日记,积累了不少写作素材。
     2003年,学校申报湖南省重点中学,周书记是材料组的负责人,他把我与王征平、毛政勇、王瑞汉、黄绍峰等老师安排在材料组,负责材料的写作与整理。因为经常碰头开会,2002年下学期到2003年暑假这段时间,与书记亲密接触的次数很多。回顾当时的工作与生活,我用一句古人的话来评价周书记是毫不为过的,那就是“每临大事有静气”。周书记思考问题有格局,站位高,能抓主要矛盾。他总是胸有成竹的样子,鼓励我们要敢于放手做事。
      创重是武冈一中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步,只许成功不许失败。唐军校长运筹帷幄,安排周书记负责拉总,这可是英明的决策。周书记高屋建瓴整体把握,又细致具体到每一个环节,他既能出思路,又能出方法。他吃透文件精神,把规定动作保质保量完成,又独立思考整理归纳学校的办学特色,做到“人有我有,我有人无”。周书记在会上把材料按板块分解,由专人负责,对每个内容又细分到人,倒排日程表,每个阶段都要碰头开会,汇报问题,汇报进度,提出完善改进意见。周书记提纲挈领,事事都做到条分缕析,几乎没有疏漏。创重的材料应该是比较完美的,每一个环节周书记都要亲自过细几遍,发现问题立即整改,决不允许有相冲突的内容。那次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校的评估,分数是比较高的。从这件大事之后,学校无论整理什么材料都是杠杠的,周书记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家。
      周书记常与我们年轻人说,办事情一定要冷静,不浮躁,要思考问题,思考方法与对策。他是个性情中人,更是个沉得住气的人。二十多年来,他做副校长,当书记,在处理关系到学校利益的重大事情上,立场坚定,他的处事原则与方法都经得起检验,也是令人信服的。至于具体事件不便于一一赘述,实在太多了,老一中人心里都有一本账,那就是大是大非离不开周书记的把控。
      后来,我又多次被书记点将。诸如为创重撰写校园解说词,撰写校门口的春联,为“我是一中人”党建活动语录册写作“序言”与“后记”,为校本教材《千年武冈》写序,为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写汇报材料以及五万余字的《武冈一中校园文化建设综述》等等,都得到过周书记的直接指导与帮助。周书记喜欢咬文嚼字,他看材料既看深度与创见,也看文句表述的妥帖与否。这一点,惭愧地说,我们不少的语文老师是远不及他的。
      2012年冬天,学校要搞90年校庆,周书记给我安排了任务,一是创作一首朗诵诗,展示母校九十年办学历程,体现办学理念、特色与成果;一是创作一篇赋体文,要求结合母校历史与现实,做到景情的融合,既要典雅又要求通俗。我勉为其难地接受了,思前想后,总觉得十分为难。书记催了一遍又一遍。第一个任务算是完成了,交给了其他语文老师一起商量修改。第二个任务实在头疼,书记对我说,你去看看史料,尤其是《都梁文抄》,了解学校历史,还说这个文章只有你能完成。我知道书记这话的意思,就是说开弓没有回头箭,绝不可推脱了。我只好按照书记的要求,找到《都梁文抄》,也在网上浏览了近代武冈教育的相关历史文献。《武冈一中赋》出来之后,书记表扬我说思路清楚,结构整饬,文采不错,但是这个还不能草率,毕竟要刊刻的,慎重为好。为此,周书记与刘校长请来武冈文化界有名的几位前辈,对稿子进行研讨。我记得出席的有肖体刚、周飞跃、姜子华等老前辈。稿件几经修改后,刊刻在樟园。
      至于后来给楼宇命名,作诠释,也是书记点的将。那个时候,我已经因某些原因退出了办公室,有人认为我不会参与此事了。书记打我的电话,他知道我不会拒绝。我非常乐意,毕竟几代人都是一中的学生,为母校做点事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      书记退休了,他仍然关注学校的发展动态。他在母校工作四十余年,一辈子没有挪动过地方,对母校的深情一般人难以理解。他把青春、健康与爱,都献给了母校,献给了教育事业。当他回到母校照全家福的时候,我送给他最近出的文集《俗世烟火》,他很高兴地说,你的选择是对的。这句话看似无意,却让我非常感动,周书记是真知我,真懂我的人。




阅读 2266 18
分享到: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期待您的精彩留言
发表评论

已输入0/200 个字!